新华网东京9月11日电 专访:“北斗”应在全球导航产业市场尽快占据应有份额——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

新华社记者郭一娜蓝建中

日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六届大会在日本东京闭幕。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等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国、国际及地区组织和积极采用卫星导航服务的相关国家代表,在会上围绕兼容与互操作等议题讨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在会议结束后,新华社记者对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进行了专访。

冉承其指出,自2005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了该委员会的6届大会,与各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国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多边交流,了解国际导航界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此外,中方参会促使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助于推动“北斗”系统的应用。

冉承其介绍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1994年启动国内试验服务系统,该系统由3颗卫星组成。2000年,该系统开始提供导航服务。第二步是在2004年启动亚太区域服务系统,这一系统由10多颗卫星组成。2010年,“北斗”试验系统正式过渡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者将在2011年10月具备向亚太地区提供初始服务的条件。第三步是在2020年利用35颗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目前,“北斗”系统的每一步发展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谈及目前“北斗”导航系统的特色时,冉承其举例说,在中国国内或亚太地区开车,有时在一些特殊地点收不到美国GPS卫星信号,但如果兼容采用“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导航信号的强度和导航精度都会显著增加,这会带来很多新的应用方式。

据冉承其介绍,卫星导航是一个朝阳产业。据保守估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人民币,2020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届时全球的这一市场规模大概是4000亿到5000亿美元。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全球市场,中方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政策,设立标准,来推动“北斗”系统的市场占有率。

冉承其指出,按计划,到2015年,“北斗”系统应在中国国内卫星导航市场占据约15%的份额,在2020年掌握30%以上。此外,“北斗”系统的核心芯片和关键软件都要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化。目前,在卫星导航核心部件应用方面,国内很多相关企业做得不错。

在介绍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时,冉承其说,卫星导航服务的最大用户是汽车和手机行业。卫星导航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模式,它提供最基本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科研人员认为,任何一个被关注的信息里面,80%都与位置和时间有关。所以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和必需的空间基础设施。从产业链来讲,卫星导航涉及最基础的芯片、器件、软件、终端、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

冉承其表示,卫星导航市场的规律不是“有你没我”,不同系统可以叠加、共用。一些业内专家近年来发现,在航空和其他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如果有两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兼容和互操作,就有可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北斗”系统对于目前应用的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选项。同时,中方也在以开放的心态寻找合作伙伴。

冉承其还介绍说,明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七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中方正在进行会议筹备工作。以往这一大会比较关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方在刚刚闭幕的本届大会上提议明年增设应用小组,推动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领域的研讨和交流,并得到各方认同。届时,中方将会展示“北斗”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果,推动包括“北斗”系统在内的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