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科技企业研制的首颗卫星,11月20日上午8时1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这颗名为试验卫星四号的微小卫星,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总研制,为我国第四颗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技术试验和环境探测。

试验卫星四号总设计师张迎春告诉记者,该卫星由百余名技术人员历时16个月研制完成,其发射成功标志着深圳一跃跻身于国内微小卫星研制的领先行列,对深圳航天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将起到推动作用。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福顺研究员透露,“十二五”期间,公司有望实现微小卫星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形成年产8至10颗微小卫星的研制能力。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是2008年10月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出资组建,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定为“微小卫星研发基地”。

今天与试验卫星四号同时升空的,还有一颗小型数据采集传输试验卫星创新一号03星。本次发射是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5年内深圳将成为微小卫星研制龙头

“非常顺利,非常成功!”这是试验卫星四号成功发射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福顺研究员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同时给记者的,是一个有力的握手。就深圳航天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深圳跻身航天科技八大基地之一

记者:仿佛是一夜之间,深圳有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并已翱翔苍穹,能否介绍一下这件喜事的背景?

赵福顺:这有赖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精心谋划,也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慧眼独具和大力支持。2008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全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发展目标。新体系要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天津、内蒙古、深圳(香港)和海南等四大基地。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的成立,便是上述发展思路的重要结果。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整合航天资源,在深圳建立航天基地,发展以卫星研发制造为主的航天产业”。

经过3年的发展,我们已初步构建起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平台。

微小卫星产业正处于启动机遇期

记者:我们知道,试验卫星四号是一颗微小卫星。出于怎样的考虑,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把发展微小卫星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赵福顺:别小瞧微小卫星。以试验系列卫星为例,自2004年至今已研制4颗。微小卫星在进行空间科学探测、新技术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地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显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较于传统大卫星,微小卫星研制周期短,容易做到围绕载荷进行任务设计,缩短技术工程应用的转化过程。虽然微小卫星的功能单一,但如果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微小卫星组成一个“星座”,其功能和性能甚至可以超越一颗大卫星。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成为最活跃、最富挑战性和最具有市场前景的空间技术产品。我们正是要抓住这一产业启动机遇期,采用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微小卫星的产业化进程,以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年产8至10颗微小卫星

记者:“十二五”期间,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赵福顺:首先是要完成深圳卫星大厦的建设。此次试验卫星四号的研发在深圳完成,但由于深圳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条件,所以卫星的生产不得不移至北京租用场地进行。待深圳卫星大厦建成启用后,整个卫星的研发生产都可在深圳完成。

还有就是加快推进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和深圳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届时,公司有望形成年产8至10颗微小卫星的研制能力,这也意味着深圳成为行业龙头。

第二颗“深圳造”卫星预计明年升空

记者:第二颗“深圳造”卫星将何时升空?

赵福顺:目前,新技术验证一号卫星已在研制中,预计明年可升空。此外,“对地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项目”已入选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重点领域指南。该项目由2至3颗微小卫星组成,将填补我国低成本遥感微小卫星的发展空白。

苍穹中从此有了“深圳星”

“试验卫星四号”发射侧记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浪漫的“天神之吻”似犹在眼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又迎来了让深圳人值得自豪的一天。深圳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将由此飞赴苍穹。

冷!天气预报最低温度为零下7度。清晨7时15分,东风航天城仍蒙着夜幕,冰凉的空气直入肺腔。这是航天城生活区的气温,据此推算那高耸在戈壁滩上的发射塔架周围,该是刺人骨髓的零下10几度的冰冻。

热!来自身处南方的特区人的一种梦想。凌晨2时,试验卫星四号试验队的队员们,已来到发射场。16个月的紧张研制,百余天的辛苦测试,再熬过这6个多小时,就将迎来验证成果的时刻。为了这一刻,他们选择今夜无眠。

热!更来自一座年轻创新之城的殷切期盼。从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成立那天起,这种热盼已逾10年;从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公司成立那天起,这种热盼已过了3载。深圳航天产业破冰摘零,美梦成真就在今朝。

曙色,正悄悄显露在发射场的东方。浅红的朝霞前面,遮着几小片淡蓝色的薄云。

时间悄逝。“15分钟准备!”零号指挥员洪亮的口令声响起,最后一批参试人员撤离发射塔架。回转平台陆续打开,长征二号丁遥十九运载火箭头顶保护在整流罩里面的试验卫星四号,直指苍穹。星箭东南,一轮红日正欲升腾。

“点火!起飞!”8时15分,口令声起,橘红色炽焰怒吐,黑红的烟雾向左右两边喷发,如银龙卸甲,包裹着整流罩和火箭发动机部位的保温泡沫塑料,如碎冰纷纷落下,隆隆巨响声震耳膜。

17秒后,星箭漂亮转变,忽然身后牵出滚滚白烟,在晴空蓝色的画布上,画出浓重醒目的一笔。

“快看,火箭一二级分离了!”一名参试人员高喊。只见疾飞中的星箭突然爆出一团白火,隐约可见火箭一段坠落。轰鸣越来越远。星箭向着西南预定入轨点,绝尘而去。

回看发射塔架东南,红日已喷薄而出。8时30分许,星箭分离的消息传来。参试人员一片欢欣。“这回踏实了?”“踏实了!”试验卫星四号计划经理杨豪笑答。

“航天科技的先进技术,可以有力地推动深圳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试验卫星四号主任设计师薛力军对记者说。

“飞得真好!”试验卫星四号总设计师张迎春从指控大厅里匆匆走出,“这是深圳的第一颗星!”

此时,金色的阳光洒满发射场。西南晴空之上,半轮白月未隐,似回味,似留恋。是啊,这一刻,在离地791公里高度的苍穹中,一颗来自深圳的人造卫星,已展开太阳翼,优美遨游……